基于對腐蝕所造成的危害及損失的分析認為:如果防護措施到位,至少每年可以避免25%~30%的損失。
腐蝕是經濟問題
“腐蝕問題首先是一個經濟問題。”腐蝕是一種悄悄進行的破壞,但它的破壞力比地震、火災、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
世界各國對腐蝕工作都非常重視。據統計,每年因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2%~4%。1969年英國因腐蝕而造成的損失為13.65億英磅;美國2001年的腐蝕直接損失為國民生產總值的3.1%,約合2760億美元。這一調查結果當時震驚了全世界。
我國在能源、交通、建筑、機械、化工、基礎建設、水利和軍事設施等典型的行業和企業,每年由于腐蝕所造成的損失可達5000億元以上,約占GDP的5%。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除直接損失外還包括停工停產、設備維修、產品降級、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間接損失。
“與此相比,海洋腐蝕尤為嚴重。”我國有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有相當于我國陸地國土面積1/3的海洋區域。海洋的開發利用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00余座開采石油的鋼樁平臺屹立在海上,同時大量船舶及海底輸油管線為海上開采石油服務。已經探明的中國海上石油資源量占全國石油總產量的1/4,僅渤海油田目前探明的總儲量就超過45億噸。
我國在未來5年內,將投資500多億元在渤海建設50個采油平臺、1100口生產井。侯保榮表示,由于鋼鐵材料韌性大、強度高、價格便宜,目前這些構筑物大多用鋼鐵材料所制成,其嚴重腐蝕性必然直接威脅著這些鋼鐵設施的安全,并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是一個必須十分重視的研究課題。
延長海洋鋼鐵壽命
隨著海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渤海、黃海、南海及勝利油田先后建造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開發平臺,渤海在未來5年內原油產量將突破2000萬噸。這些平臺,大部分是用鋼鐵作為主要材料制作的。
海上石油、油氣田等的石油平臺、輸送管線等海洋鋼鐵設施的腐蝕及其檢測問題已經成為科學界和石油界關注的熱點。
關注我們